本文已发表于《国际水产饲料杂志》(2019年7月刊)
东南亚海域是世界数亿人口主要的食物和生计来源。这片海域80%的水产品(以越南和泰国渔业部门为生产主力)都被送上人类的餐桌。剩下的20%被用于加工水产养殖饲料中使用的鱼粉和鱼油。这两条供应链所采用的水产品都来自于复杂的多物种渔业,相对于北方海域在本质上要更加复杂。
东南亚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多样化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传统的渔业管理方法很难应用于该地区,目前各国尚未就如何管理这些热带多物种、多设备渔业最适当办法达成共识。
为此,IFFO与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共同出资,发起一项以泰国和越南为重点对象的研究项目,以填补信息空白并帮助推动积极的变革。现在,IFFO呼吁东南亚采取联合管理办法,为解决现有挑战开辟一条独特的道路。
东南亚渔业正面临重重挑战
东南亚渔业在全球水产价值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每年为该地区创造的GDP高达数十亿美元。因此,该区域某些国家在环境、社会和伦理道德方面的一些做法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举例来说,泰国就是世界第三大海鲜出口国。受需求增长的推动,泰国和越南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期间大力投资发展渔业,显著提高了水产捕捞力度。如今,过度捕捞和破坏性捕捞已对东南亚水产体系的存在根基造成威胁。可持续渔业伙伴组织(SFP)在201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只有亚洲地区加大渔业加工的改进力度,我们才能实现(整个行业的)第75号目标*。我们必须就针对多品种鱼类的大号拖网以及小型远洋捕鱼船进行调查,以确定最有可能有助于改善这一领域的候选方案”。
不过,随着认证计划推动力量的增强以及地方政府、公众和地方的共同参与,我们还是有动力也有希望找到向更具可持续性的做法迈进的关键。来自加工商、水产养殖生产商和出口商的市场压力也许能够对鼓励渔业向负责任的生产方法转变产生积极的影响。2015年4月,欧盟就泰国未能充分解决非法、不报告和无管制(IUU)捕捞问题发出“黄牌”警告;2017年10月,越南也收到同样的警告。
更具可持续性的做法已经在发挥作用
泰国为解决非法捕鱼问题开展多项改革措施(包括制订了港口进出(PIPO)报告措施、部署了大型电子船只跟踪系统以及提高对船只的追溯能力等其他多项措施),这些措施最终在2019年1月得到欧盟认可并取消黄牌。此外,渔业改进项目(FIP)已被确认为能够有效促进逐步改善渔业管理以及在供应链中提供负责任采购机会的基石。
2018年11月,IFFO负责任生产认证(IFFO RS)发布了专为评估多物种渔业而制订的新标准。这些标准将作为一项为期三年的试点计划的组成部分进行测试。IFFO RS及其多物种试点指导小组的其他代表会定期与泰国的利益相关方会面,以确定后者在量身定制的框架内应该取得哪些成效。这一试点将为IFFO RS改进计划准入要求的甄选流程提供信息,并有望促进该区域的某些复杂渔场在适当的时机通过全面的IFFO RS认证。
IFFO正在扮演促进者的角色
目前,IFFO必须继续以促进分享全球最佳做法以及提供改进框架从而为海洋渔业管理人员提供援助作为工作重点。IFFO将继续与其他利益相关方尤其是政府和行业监管机构紧密互动。关键任务包括:
- 继续保持东南亚项目所产生的推动力
- 利用IFFO在水产养殖供应链中的影响力,推广强有力的负责任标准和渔业改进项目(FIP)。
在2019年6月曼谷举行的SeaWeb峰会上,我们已在IFFO RS执行主席Libby Woodhatch主持的一场研讨会中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这为我们证明了持续合作方法有潜力汇集一系列鼓舞人心的事例,可以帮助包括基层渔民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方了解水产价值链组成,以及该价值的每个环节对于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高营养产品的需求这一全球成果的贡献。
* 第75号目标(T75)是去年发起的一项全球运动,旨在鼓励全球75%的海产生产商到2020年底实现可持续性经营或至少在可持续性生产方面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