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Brett Glencross(葛柏峦)博士,发表于《国际水产》2025年4月刊。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食物来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在各类蛋白质来源中,鲑鱼养殖日益被赞誉为一种环保的选择。每千克可食用的养殖鲑鱼产品,其碳足迹约为4千克二氧化碳当量(CO₂e),与牛肉相比,养殖鲑鱼的碳密集度要低得多 —— 每千克牛肉会排放惊人的3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克猪肉排放12千克二氧化碳当量,甚至每千克鸡肉也会排放 6.5 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DOI: 10.1126/science.aaq021]。然而,尽管乍一看鲑鱼养殖似乎是更绿色环保的选择,但仔细审视后会发现其中存在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复杂情况。
与家畜养殖相比,水产养殖具有显著的环境优势。首先,鲑鱼是冷血动物,这意味着它们用于调节体温的能量(食物)较少。由于无需消耗能量来调节体温,这使得它们在饲料转化方面效率极高,也就是说,与陆地动物相比,生产相同数量的蛋白质,鲑鱼所需的食物更少。举例来说,肉牛大约需要25千克饲料才能产出1千克肉,而鲑鱼只需大约1.3千克饲料就能产出同样多的肉。不仅如此,鲑鱼的可食用部分通常占其体重的60%,而陆地动物的可食用部分仅占体重的30%至40%。
此外,鲑鱼养殖不需要大片土地,而大片土地的占用会导致栖息地遭到广泛破坏以及森林砍伐 —— 这正是养牛和养猪行业中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主要来源。甲烷排放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主要与牛、羊等反刍动物相关,而在水产养殖中,甲烷排放几乎不存在。另外,对农业资源较低的依赖程度意味着水产养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要小得多。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经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最大生物多样性威胁来自于陆地淡水、森林和草原系统,这些区域为了粮食生产而被开垦、喷洒农药甚至遭受毒害,生物多样性几乎被破坏殆尽。最近的研究表明,与渔业相比,农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的威胁要大得多 [DOI: 10.1093/icesjms/fsad115]。甚至我们一直认为对地球环境非常友好的素食汉堡,其碳足迹也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大。最近一项对“人造汉堡”的评估显示,每千克该产品的碳足迹为3.5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DOI: 10.1093/icesjms/fsad115],这表明其可持续性优势并不比鲑鱼强多少,总体而言,通常比野生捕捞的鱼类差得多。
鉴于这些优势,养殖鲑鱼似乎是较为可持续的蛋白质选择之一,尤其适合那些注重健康和环保的消费者。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的确,我们应该认识到,鲑鱼养殖远未达到碳中和的程度。鲑鱼养殖中的饲料供应链(我们称之为其“范围3”碳足迹)是其碳足迹的最大来源,占其排放总量的70%至90%。能源使用(“范围 2”碳足迹)是另一个关键因素。现代鲑鱼养殖场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来监测和维护水生环境以及养殖作业,这就需要用电,而发电本身当然也有其碳足迹。其碳足迹的大小取决于发电方式,核能发电产生的碳足迹最低,而可以说燃煤发电厂产生的碳足迹最差。此外,将新鲜的鲑鱼运往全球市场(这是另一个 “范围 3”影响),尤其是通过空运的方式,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其碳足迹。养殖场的直接影响(“范围 1”碳足迹)是另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未被食用的饲料以及鱼类的排泄物会释放甲烷和一氧化二氮,这两种都是强效的温室气体,会加剧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管理不善的废弃物会污染周围水域,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不过,根据最近的研究,被移除的鲑鱼养殖场下方的海底环境(通常被认为是恢复最慢的受影响区域)实际上可以相对快速地得到改善,在几个月内就能看到显著的改善,并且在几年内可以完全恢复。将其与为了种植作物而砍伐森林的情况相比,在恢复时间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更广泛的关于蛋白质来源的讨论中,很明显,养殖鲑鱼既不是环境的破坏者,也不是救世主。虽然它代表着向可持续粮食生产迈出了积极的一步,但和所有的粮食生产系统一样,它也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环境成本问题。通过选择负责任养殖的鲑鱼,并支持那些有助于减少其碳足迹(尤其是饲料方面的碳足迹)的创新养殖方式,消费者可以助力确保这种“可持续”的蛋白质真正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