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
据IFFO计算,当前世界海洋原料总产量中,约有31%源自副产品。
可食用鱼类通常都要进行加工处理,这样才能为消费者带来更轻松、便捷的饮食体验。加工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副产品,包括鱼头、内脏、骨架、鱼皮,以及鱼尾、鱼鳍、鱼鳞、鱼血等。
所有的这些原料,根据鱼种类的不同,可占鱼湿重的30%-70%不等,它们是生产鱼粉和鱼油的宝贵原料。
副产品可来自野生捕捞或养殖的鱼类。大部分原料的来源包括有鳍鱼类,例如白色肉质鱼种(狭鳕、真鳕、无须鳕、黑线鳕和其它鱼类);中上层鱼种(鲱鱼和鲭鱼等);以及其它品种如三文鱼(包括野生捕捞和养殖)、金枪鱼、巴沙鱼和罗非鱼。[1]
这些副产品通过加工成为有价值的海洋成分,一些渔船配备了相关设备,可以在船上保存副产品或将其加工成鱼粉和鱼油,此外,岸上设施已经有办法迅速收集原料,保证加工者能稳定地出口副产品。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型水产企业也倾向于使用先进的设施来保存副产品原料,并将其加工成鱼粉和鱼油。 这种情况在大西洋鲑、巴沙鱼和罗非鱼养殖中尤为明显。
供应
正如最新的《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以下简称SOFIA)所显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球渔业捕捞总量约为每年1亿吨(2018年总量为9640万吨)。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提高,上述捕捞量保持了相对稳定。 根据SOFIA所报告的数据,2018年的捕捞鱼类中,直接用于人类食用的约为7400万吨,剩余约1400万吨捕捞鱼类用作海洋原料的生产原料。除捕捞渔业外,水产养殖业对人类可食用鱼类供应的显著增长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在2018年生产了约8200万吨鱼。
越来越多的鱼类加工副产品被用作原料来生产海洋饲料原料,这是一个好消息。事实上,副产品的利用有助于减少浪费,同时还有助于生产促进人类和动物健康的高价值产品。
将鱼粉和鱼油分开来看,我们发现全球鱼粉总产量中,有29.8%源自副产品(图1),而鱼油总产量中,源自副产品的占51%(图2)。与鱼粉相比,鱼油占比更高主要是由于三文鱼和巴沙鱼辅料的高产油率。 [2]
图1
图2
为了更好地了解鱼类副产品的来源,IFFO对2021年用于人类直接消费的不同鱼种的贡献进行了分析。
如图3所示,来自鲭鱼和鲱鱼等中上层鱼类以及真鳕和狭鳕等底层鱼类的加工副产品为全球鱼粉加工提供了13%以上的原料。另外有5.7%的原料来自金枪鱼下脚料和内脏,然后是三文鱼副产品2.3%,巴沙鱼下脚料3.3%和罗非鱼副产品2.3%。
图3
在鱼油的原料方面(图4),三文鱼副产品占14.3%,巴沙鱼副产品占15.3%,也就是说这两种鱼加起来为全球四分之一以上的鱼油提供了原料,这主要是因为它们产油率高。此外,全球鱼油产量的2.2%源自金枪鱼副产品,1%源自罗非鱼下脚料。
图4
在图5中,我们总结了当前各区域由副产品生产海洋成分的占比。 迄今为止,亚洲利用珍贵的鱼类原料较多,目前约有35%的基于副产品的海洋原料来自该地区。其次是欧洲和拉丁美洲,但其实所有地区都在一定程度致力于减少浪费。
图5
尽管这些数字令人充满希望,不过正如Jackson和Newton(2016)之前所说的那样[3], 仍有大量人类可食用鱼类的副产品被白白浪费,而不是转化为高价值产品,也就无法为供应营养丰富的食品做出贡献。
据Jackson和Newton估计,全球加工厂中已经有近1200万吨副产品没有用于海洋原料生产。亚洲是迄今为止拥有副产品应用潜力最大的地区,尽管其它地区,如欧洲和拉丁美洲等也被认为有大量未利用的边角料。
除此之外,世界渔业产量有望继续增长,主要动力来自渔业养殖产量的增长。不言而喻,水产养殖产量的增加也将确保用于生产海洋原料的潜在原材料供应不断增长。
水产养殖产量的提高,将保证海洋原料生产的原料供应潜在的增长需求。
[1] Other raw material sources include cephalopods such as squid, and crustaceans such as shrimp (both wild and farmed).
[2] In this analysis we are not including the large volume of farmed shrimp waste, which does not yield any oil but only meal.
[3] A. Jackson, R.W. Newton, Project to Model the use of Fisheries by-Products in the Production of Marine Ingredient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Omega-3 Fatty Acids EPA and DHA, 2016